
咨詢熱線
13786404133
服務熱線
07348250499
發布時間:2011-05-03 10:27:44
“村里建了垃圾池,門口有了垃圾桶,每天有人清掃灣里的道路、收集垃圾,變化不小啊。”5月1日上午,在大冶市陳貴鎮小雷山村,今年57歲的張曉蘭說。
去年5月,本報調查得知,大冶共有333個行政村3349個自然灣,與全國眾多農村一樣,沒有建立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機制。其中大部分自然灣的生活垃圾沒有得到很好處理,嚴重破壞村民生活環境、影響村民身體健康。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稱,農村環境問題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。
據大冶市陳貴鎮鎮政府一負責人介紹,該鎮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中,率先對大金省道沿線7個行政村(小雷山、余洪、堰畈橋、官堂垴、陳貴、江添受、劉家畈)15個自然灣,建立村莊長效保潔機制。具體是,給這些村莊統一配發垃圾分類桶,讓村民們分類傾倒垃圾。每個村莊聘請1—2名保潔員,清掃村莊內主要路道、公共場所的垃圾,并制止村民隨意傾倒垃圾。保潔員工資由鎮環衛所發放。
鎮環衛所配置環境衛生專用車,定期將垃圾清運到垃圾填埋場,把建筑類垃圾轉運到破損路面,用于修路。
目前,這15個自然灣已建設垃圾池近20個,配備分類垃圾桶150多個。陳貴鎮將逐步推廣長效保潔機制。
